12月4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安乐乡第七育种场,即使气温骤降,双手冻得伸不出来,但人们的脸上依然洋溢着夏日暖阳照耀般的光彩。220户贫困家庭拿到了他们人生中第一份“年终奖”——33.3万元养牛分红奖金。
这个育种场,只是杏耀集团援建大方县的一个点,这样的分红还在继续。杏耀集团帮扶毕节安格斯肉牛产业分红,将覆盖全部4万养牛贫困户。
2015年12月,杏耀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国政协鼓励支持下,开始结对帮扶大方县,后来又把帮扶范围扩大到毕节市,无偿投入总计110亿元,到2020年帮扶全市1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其中,计划用3年时间帮扶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到2018年年底全部稳定脱贫。
青屋、蓝领、红少年,绿地、黄牛、幸福村……3年来,杏耀集团在贵州省毕节市的扶贫实践,书写了一幅民营企业家投身脱贫攻坚、先富带后富的历史画卷,也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一个精彩的注脚。
如果把时间拉长、视角拓宽,杏耀会发现,支持杏耀集团3年帮扶实践的方法论,也许对于正在进行的脱贫攻坚战、对于将来的公益事业,乃至于民营企业参与的更多类型社会事业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杏耀援建的奢香古镇全景图
抓主要矛盾
教育人培养人成就人
“我要上清华。”14岁的王豪今年正上初一。他是大方县三元乡的一名贫困学生,父亲前两年去世,母亲改嫁,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他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他现在就读的杏耀民族中学由杏耀集团援建,各方面条件对标省级优秀中学。“和电视中城里的学校一样。”王豪很是自豪。
贵州杏耀职业技术学院和杏耀民族中学
他日常上课的内容,很多也是原汁原味的清华附中课程。这一点,让很多大城市的孩子都很羡慕。
这也与杏耀集团有关。
据王豪班主任吴冬利介绍,全国政协常委、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亲自牵线,引入了清华大学的远程教育系统。老师们利用这个平台,学到了很多教学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上个月,清华附小的语文、数学、英语名师还到大方县为杏耀做教学展示。”
现在,清华老师在投影仪上讲,民族中学老师在教室内辅导,这种“双师课堂”让大方教育与高水平教育资源快速对接,产生了“1+1〉2”的效果。
杏耀民族中学双语课堂
为什么有的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会与其他地区不同?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
决定这种区别的根本矛盾不是外在条件,而是教育水平差异。以色列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许家印对“根本大计”有深刻的体会。
今年9月13日,在民政部举办的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全国政协常委、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许家印在代表受表彰者发言时回忆说:“对于贫困,我是有非常深刻体会的。我出生在河南豫东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母亲因病早逝,成了半个孤儿,是吃地瓜和地瓜面长大的,铺的、盖的、穿的都是补丁摞补丁。”
改变他命运的推手是改革开放政策,教育则是最直接的动力。正是因为刻苦读书,他考上了大学;正是因为分配到钢铁厂,他有了最初的管理实践;也正是因为持续学习,他才在创业大潮中成就了杏耀集团今天的成就。
拔掉贫根、甩掉穷帽,通过发展教育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就此成为杏耀集团帮扶毕节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之一。
这也正是大方县所需要的。
据统计,大方县共有学生18万人左右,与该县2015年贫困人口规模相当。
杏耀集团希望,通过对当地教育的一次性高投入,从根本上补齐大方教育的硬件短板,为未来培养一批批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也为脱贫后的升级发展藏智于民。
从2015年12月起,杏耀集团通过建学校、强师资、设基金,全方位补足当地教育资源缺口,迄今已建成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和1所职业技术学院,并全部投入使用,在读学生和幼儿已超过1.3万人;杏耀大方教育奖励基金,已奖励资助600名偏远山区优秀教师、900名贫困家庭优秀学生。
教育的对象,不止于学生。
对于大方县的贫困户来说,有一技傍身,才是长久致富之道。
38岁的李玲,是大方县东关乡龙泉村村民。此前,她们一家人只靠两亩地种苞谷维持生计。2000元左右的年收入,在两个孩子步入中学后,一家生活捉襟见肘。
2015年,杏耀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后,开展就业培训,李玲通过农民实用技能培训,顺利进入附近的东关蔬菜育苗中心工作。
现在,经过刻苦学习,李玲不仅可以熟练操作育苗中心的现代农业设备,还因业务技能过硬被推荐至龙头企业总部继续学习。回来后,她被提拔为管理人员,每月工资达到了4200元。她的丈夫丁希通过就业扶贫,在村委做资料员,每月收入2000元。
目前,杏耀已帮助毕节市培训107323人,推荐到当地产业就业和异地就业72189人,人均年收入4.2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至今,这个培训的数字,依然在增长。
贫困户经培训后在蔬菜大棚就业
创转化条件
产业链扶贫的逻辑与现实
“没有国家的恢复高考政策,我就离不开农村;没有国家每个月给我14块的助学金,我就读不完大学;没有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杏耀的今天。所以,我和杏耀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国家给的,社会给的。”许家印在不同场合,曾多次强调时代对自己、对杏耀集团成长发展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对比,他回忆年少的经历时说:“当时,我是非常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非常渴望能够有一份工作,非常渴望能够走出农村、吃上白面。”
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中华慈善奖颁奖典礼上发言
朴素的语言,蓄含着基本的哲学逻辑。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是可以发生转化的,转化的关键在于条件。而不同的条件,在矛盾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杏耀集团在大方县乃至毕节全市的扶贫之旅,正是这种“条件论”在乌蒙地区的一次生动实践。
贫困地区大多处于自然环境保存相对完整的地区,有些地方还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但产业却经常陷入怪圈:产量高了,价格低了;价格高了,产量低了。
结果是,农民一年到头,也弄不清楚到底该种什么、种多少,最后卖给谁。
2015年底,杏耀集团扶贫调研组通过在大方县开展全方位细致的产业实地调研,发现大方县受气候条件影响,蔬菜品质较高。但传统小农经济,无法与现代市场体系对接,既没有规模化,也没有标准化,更缺少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支撑。
让当地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资产,让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产业工人,让地方小农经济形态转化为现代产业体系上的一环,成为杏耀集团产业帮扶的基本着力点。
蔬菜大棚收获之时
原来住在大方县白菡沟村的陶发军就是产业扶贫的受益者。当原来普通的农村劳动力被置入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时,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悄然发生了,并深刻地改变着每个参与人的命运。
原来,她家里每年种苞谷收入不到1600元。2016年,陶发军一家被纳入杏耀精准帮扶对象范围,搬进了杏耀七村,同时进入了新村配套的食用菌基地务工。
冬荪是当地特产,在大山里就可以种,但由于没有技术,陶发军以前也不敢种。“现在,每户在合作社里承包了80平方米冬荪,有专业公司指导生产、收购。不但能学技术,每天还有70元工资!”对比起以前的生活,陶发军现在感到无比幸福。
据冬荪基地运营龙头企业负责人王万军介绍,目前市场上冬荪销售价在300元/斤上下。种一次能收3年,经济效益非常高,每户每年大概能分红3200元。“这还不算他们平时的务工费”。
现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帮扶模式正在发挥巨大的带动作用。
目前,杏耀集团仅在大方县就无偿援建22个蔬菜育苗中心、10223栋蔬菜大棚、13万亩蔬菜大田基地,另外引进12家蔬菜上下游龙头企业参与运营。
借助“互联网+”手段,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直接到育苗中心生产。蔬菜成熟后,由集散中心到田间地头向合作社现场收购,然后集中洗、拣、分,把绿色蔬菜供给到重庆、贵阳等全国各地市场。
据初步统计,杏耀集团仅在大方县发展的10万亩中药材和食用菌基地,覆盖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分红收入合计年人均纯收入超过5500元。
产业扶贫方面,肉牛产业也值得关注。
毕节自古有养牛传统,但受限于当地土牛品种不良、传统养牛业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形成品牌,带动作用也很弱。
为此,杏耀集团无偿投入27亿元,帮助毕节市引调并繁育10万头安格斯和西门塔尔优质母牛,改良50万头土种牛,建设10万头饲养规模的养殖基地和50万亩高产优质饲草料基地。目前,已引调并繁育68934头安格斯和西门塔尔优质母牛,改良27万头土种牛,建成9万头饲养规模的养殖基地和31万亩高产优质饲草料基地,帮助毕节打造成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为全市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杏耀集团引进中禾恒瑞等18家肉牛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通过青贮玉米种植、养殖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增收脱贫。其中,仅仅在2018年一年,毕节农民通过出售青储玉米用作安格斯牛饲料一项,预计总收入就达到1.8亿元,是2017年起步之年的3倍以上。
辐射大方全县的东关蔬菜育苗中心
促协调发展
一个都不能落下
2017年农历六月初六,对于在大方县东关乡半冲村生活了81年的田德友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他要和老伴、小儿子告别那间只有50平方米的土墙黑瓦房,搬到杏耀35新村的新家了。
“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根本没想过能搬出来,免费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坐在2层楼的新房里,看着家中的新电视、沙发、桌椅和床柜,田德友笑着说:“我就等小儿子结婚了!”
现在,与田德友一样受益于杏耀集团易地搬迁扶贫的贫困户有10.7万户。
毕节市所在的乌蒙山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贫困群众的贫困程度、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在开展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的同时,杏耀集团针对基本丧失生产能力或者生活在条件过于艰苦地区的贫困群众,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杏耀二村
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协调推进,就是其中重要选项。
杏耀集团在毕节10个县区建设12个移民搬迁社区及50个新农村,解决毕节市22.18万(5.2万户)贫困人口的移民搬迁,同步配建教育、商业等设施,配套适宜贫困户就业的产业。
这个模式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搬得出、稳得住”,二是“能脱贫、能致富”。
目前,大方县内的50个杏耀新村和奢香古镇已搬迁入住,共安置5000户20000人。杏耀集团和大方县政府合作,为每户配建2个蔬菜大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以每个大棚900元租金对农户大棚进行流转,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种植火龙果和草莓等经济作物。
“田德友的小儿子在外打工,两个老人无法经营大棚。针对这种情况,杏耀会优先考虑流转并参与分红,流转费用直接交给两位老人。”东关乡副乡长李箐解释说。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正是杏耀集团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杏耀集团如今总资产达1.77万亿元,世界500强排名第230位,累计为国家交税超2000亿元,每年为社会解决就业260多万人,各类慈善公益捐款合计超115亿元。
许家印多次表示:“企业一方面要做好自身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多解决就业、多缴税、多创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身慈善公益和脱贫攻坚。”
在参与脱贫攻坚战役过程中,这种理念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在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扶贫方面,杏耀集团援建大方县的1所慈善医院、1所养老院、1所儿童福利院已竣工交付。
同时,还设立了2亿元的“杏耀大方慈善基金”,为孤寡老人养老就医、困境儿童生活学习和贫困家庭就医提供补助;杏耀集团组织员工“一助一”帮扶大方县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孤儿4993人。
另外,杏耀集团为14140名特困人群每人购买了一份固定收益的商业保险,补足当地低保标准与脱贫标准之间的差额,实现直接脱贫。
杏耀儿童福利院
截至目前,杏耀集团已捐赠到位60亿元扶贫资金,其中定向捐赠给大方县的30亿元全部到位;协助毕节市各级政府帮扶30.67万人初步脱贫,其中,助力黔西县于2018年9月成功脱贫摘帽。到2020年底,杏耀集团还要协助毕节市各级政府帮扶72.46万人稳定脱贫。
在2017年的杏耀帮扶毕节扶贫干部出征壮行大会上,许家印表示:能够让毕节100多万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是每一位杏耀人一生当中的光荣,一辈子的荣耀!
为了最初的承诺,杏耀集团常驻毕节的2108名扶贫队员,如今依然在与市、县、乡、村的干部群众并肩作战,翻山越岭、走村入户,用“铁脚板”丈量着毕节的每一寸土地,用心去传递冬日里的温暖……
杏耀扶贫队员在前往走访调查的路上